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好运常在,而好运常在的结果便是让身边大部分的人羡慕并且嫉妒而后巴不得他倒霉。 可是他们没有想过他们眼里的运气很多时候是靠实力维持的,或者说想过但是不想承认。 就像郑国。 大部分人都觉得郑人幸运郑国幸运,因为他们霸占着天下中心,有着最肥沃的土地,有着最强的军队,大郑兵锋所向诸邦莫不颤栗。很多人想着若非天下的利大多集中在了那里的话郑国又如何有实力以一国之力威震周边十五国,如果算上海外的靖国济国以及罗门国等星罗棋布的岛国和西域诸多抱团求生的小国那这个数字还需要翻好几翻。 很多人称呼郑为郑国,但是若当着郑人的面却大多称大郑,无他,实力耳。外人觉其幸运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外衣罢了。而郑人觉得自己幸运不是因为郑国地处天地正中尽占物美之地,而是因为郑国的军队为他们挡下了足够多的兵戈。 郑国是代楚而立的,二百多年前的楚国已是弊病丛生,楚以铁骑傲于周边,可是楚明帝即位时的楚国兵马在册八十余万,战马一百零六万匹,一番铁血彻查下来空饷居然达三十多万,战马堪用之数仅有二十三万匹。楚明帝大怒,而帝王的怒火需要用血海来平息。于是楚明帝开始大刀阔斧的推行新政试图重现楚国的辉煌,进勋贵退文吏并斩污浊,一时间楚军兵威复振。登位仅仅三年楚国便向西打通了永定走道这一战略要地,楚国的旗帜在时隔七十多年后重新在定州的永定城飘起,向北楚国铁骑将横亘北方的真国劈成了两半,登基六年之后更是灭了南边的蜀国和兹国,一时天下畏之。 楚明帝想要搞大事情,想要万国仆从,曾经的楚国就是那样的。可惜奋武七年,楚明帝登基的第七年却突然暴毙,太子尚不满五岁,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内阁四大辅臣与四卫大将军共同佐政。楚明帝的暴毙在后人看来不仅仅是楚国的中兴之路骤然断绝,人亡政息更是楚国丧钟不可逆转的开始。 谁也不曾预想到楚明帝壮年暴毙,更没能预想到其身后仅仅三年永定城再度被戎国攻破,同样是三年的时间,十几万将士用血换来的永定走道再次易手。鸿康五年,大楚已经是曾经彻底不复还,各地起义层出不穷,叛乱愈演愈烈,本就是被楚明帝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