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三两半的小山参,在董家药铺卖了足足十五两银子。 姜秉儿从药铺往回走,就拎着竹编小篓,里面粗布袋子里谁也看不出是沉甸甸的足银。 镇子上认识她的街坊邻居会跟她寒暄两句。姜秉儿难得心情很好,笑眯眯地和人打招呼。 姜秉儿不过是早起见晴朗山雾少,想着山坪小凉亭里坐坐,倒是意外采了一根山参,又有了一笔银子,如此一来妹妹想要的兔儿灯就能买了,也能给姨娘做件新衣裳。 今日运道不错,等会儿再去庙里,给爹娘求一个平安符吧。 从南边走回镇子东郊,远远地,姜秉儿听见吵杂喧哗的声音。她定睛一看,却像是从她家小院里传出来的。 姜家是外来户,在镇子最东边修葺了一座小院。平日里和街坊邻居有些距离,来往也不过偶尔,很少有这么吵杂的时候。 至如今,她家门院外围了不少的邻居对着她家指指点点。 家里出事了。姜秉儿得了钱的喜滋滋瞬间消失。急忙快步回去。 邻居家的胖妇人端着木盆瞧见了她,急匆匆过来大声喊着:“姜家丫头,你家里来了群要债的人,说是员外爷派来的,把你家姜二爷和姜三妹带走了!” 姜秉儿攥紧了手中竹篓。 临泉镇就一个员外老爷。是冉家。冉老爷在当初父母搬到此处时,关系还不错。经常领着他家独子来姜家玩耍。父母外出这大半年来,对姜家也颇有照顾。 姜秉儿提着她的小竹篓,坐在冉员外家的会客厅堂。冉家的管事很是客气给她上了茶,新鲜水果,还有一碟糕点。 看着倒像是她来做客的一样。 “姜大姑娘稍等片刻,我家老爷马上就来。”冉家管事一如既往,对她态度客气又恭敬。 姜秉儿并未吃茶,而是垂眸算着。 一支山参只买了十五两,能让冉老爷这么不顾情面的把小叔和小妹绑来,只怕根本不是几十两的小事。 不过片刻,从挡屏木柱旁绕出来了一位中年男子,衣着得体,留着一撮短胡。 他倒是客气,见姜秉儿起身,抬了抬手。 “侄女儿来了,坐。” 这是冉员外。当初爹娘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