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乡下女进城后

竹笋君/著

2024-12-13

书籍简介

农学生楚韵穿到了康熙年间,可惜没穿成宫妃小姐,穿成了包衣旗人杜家的乡下小媳妇。这是一个讲究奢华嫁妆的时代,而楚韵的嫁妆,被城里人评为“赤脚两裙箱”,是嫁妆里的最低等。杜家人为了不被笑话,就把媳妇包装成了乡下万元户。为了应酬贵妇间的往来,刚来没几天乡下人楚韵就欠下好大一笔债,杜家无土,她只能先靠针线活度日。娘家人看楚韵光鲜亮丽,倒是羡慕她嫁了个好丈夫,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只有楚韵知道,杜家人挣的还不如刘姥姥多,他们花的都是国库银,而这笔钱,迟早是要还的。ahref="http://m.moxiexs.com"target="_blank"【魔蝎小说】/a

首章试读

康熙三十四年,夏。 天还不大亮,黄米胡同陆陆续续来了许多携家带口,穿着新衣的人,里头不乏汉民。 从顺治五年,内城归了八旗,汉人挪到外城,民旗又不让通婚后,黄米胡同已经很久没这么热闹过。 今日是正白旗杜家、小儿子杜容和的大喜之日,这些人不是来闹事而是来吃酒的。 屋里屋外都在讨论婚礼中最引人注目的事——新娘的嫁妆。 “楚家瞧着不显山不露水,没想到家里还有两分底子。” “我瞧着还有箱冬衣料子,整块儿的灰鼠皮,不便宜!” 楚韵蒙着盖头坐在新房,听着院子里宾客打趣,想起在陕西乡下时,自己也曾跟着老太太吃过喜酒,见过许多平头百姓的嫁妆。 宽裕些的无非一个首饰盒一个脸盆,两身换洗衣裳,更穷些,那就只有新娘人到婆家。 即使楚韵是穿过来的,上辈子也经历过不少豪华婚礼,再看院子里的嫁妆依然要说——这些当真都是好东西。 可惜,东西再好也不是她的。 楚韵耳边响起出嫁前嫂子柯氏的话。 柯氏:“别看杜家是旗人,说到底也是包衣奴才,比咱们家是尊贵些,放到外头,还不够看的,他们家不挑儿媳妇嫁妆。” 楚韵要不是穿来的,还真让他们唬住了。 什么旗人汉人,从古至今,是个婆家人就没不在意新媳妇嫁妆的。 她嫂子这么说,只有一个意思——家里没钱给你置办嫁妆,你死了这条心罢。 楚家自从楚父楚母去世后就没钱了,这是真的。 楚韵穿过来五六年都和楚老太太在乡下种地、绣花过活,即使是满人的天下也同样讲究孝道。楚大拼着不孝的名头也要把老太太和亲妹子送回乡,足见他腰包干扁。 可楚大能在家境困顿时仍能让杜家认下这门亲,楚韵便断定,这个大哥并没有穷到给亲妹子添几身袄的钱都没有,他不给只有一个原因——他不想给。 然而这是什么世道,江南女儿奢嫁成风,天下人都跟着学,攀比婚俗屡禁不止,许多人家为嫁女儿一夜之间沦为赤贫,就是怕自己家在亲朋好友间抬不起头,楚大却连一个子儿...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