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逢雪夜,点点飞白落于谢府满檐的红绸。 本是腊寒之日,前来谢府道喜的宾客一多,仆从们又煨上热酒数盏,欢声笑语里,平添了几分暖意。 新郎身旁的老嬷嬷躬着身,穿过一众喧嚷,独步至寂然无声的喜房。 推门而入的吱呀声里,老嬷嬷移步至屏风后,对端坐在榻沿的新娘沈晏如欠身道:“二公子让奴婢前来捎话,还请少夫人再等等,宴上客人多,他正招呼着,待寻了机会脱身,就撇下他们回房来。” 新娘正襟危坐,仍持着方掀了红盖头、戴着凤冠的模样,珠玉之下,是一张清绝出尘的脸,老嬷嬷目光下移,瞄了眼榻上喜被,那缎面整洁胜新,一丝褶皱都不曾有。 她由此看出几分端倪,怕是二公子谢珣去迎宾客敬酒的间隙,沈晏如就这般静坐着等郎君。 老嬷嬷转念忆及半刻钟前,谢珣迫于迎客将要离开喜房,临走时两步一回头,三步一折身,对沈晏如今日的红妆不吝赞言,觉着如何也看不够。 不曾想小娘子把谢珣的话记在了心里,这才未卸冠更衣,想让待会儿回房的谢珣再瞧上几眼。 老嬷嬷满意地抿开笑,如此看来,这二人真是情投意合,恩爱至极。 谢珣心系于沈家这位孤女沈晏如,这是全府皆知之事。只是门不当户不对,国公府与沈氏这样没落的士族,如何也不相称。故谢珣为娶沈晏如为妻,央求了祖父谢老爷子良久,老爷子才松了口。 岂料谢珣提亲之时,当着所有人的面,立誓今生只娶沈晏如一人,永不纳妾。此事传到谢老爷子耳边后,他急得差点杵着拐杖追到沈家去。 不过老嬷嬷也知,哪怕谢老爷子真的到了沈家,也没法阻止二公子。谢府对这自幼险些夭折的二公子向来宽容,甚至是有求必应,毫不夸张的说,谢珣就算想要夜里的星子,谢府也会想方设法为他摘。 只是这样相较下来,小娘子沈晏如倒是显得可怜。 老嬷嬷听说,沈晏如年过及笄时,家里不幸遭山匪屠戮,只剩了她这么一个孤女,且是由二公子救下才得以活命。此后沈晏如寄养在其大伯家里,直到守孝毕,谢珣上门提亲。 想起沈晏如的身世,老嬷嬷看着眼前大红嫁衣下,小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