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六年,即公元177年。被鲜卑骚扰已久的大汉似乎再也忍受不住了,一向不问政事、贪图享乐的汉灵帝终于硬气了一回。 在听取夏育的进言后,不顾蔡邕等人的劝阻,于八月派遣精兵良将兵分三路,夏育出高柳,田晏出云中,匈奴中郎将臧旻率南单于出雁门,各将万骑,攻伐鲜卑。 三位将军满怀豪情壮志的率军出塞,皆有效仿当年冠军侯的气魄。 但他们却不知此行是凶多吉少,因为他们即将要面对的是处于巅峰之时的鲜卑以及鲜卑千年不遇的一代雄主,檀石槐。 汉军出兵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草原,檀石槐得知后心中冷笑不已。 一方面命令边境各部落回撤,诱敌深入。 另一方面安排鲜卑三部大人各自率众逆战,务必将汉军全歼于草原,以威慑汉庭。 檀石槐心中明了,汉军如此孤军冒进,后勤根本无法保障,而且兵力如此薄弱,一旦失败便是倾覆之局。 若是段颎或李膺率军,或许他还会慎重对待。但领军的却是夏育这些虽是沙场宿将却有勇无谋之辈,这般行径完全与送死无异。 现今之鲜卑已被檀石槐统一,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威胁已不亚于昔日之匈奴。 除非汉庭尽举全国之力,朝堂衮衮诸公尽弃嫌隙,真正放手让段颎这些名帅良将领精锐北伐,否则难有胜算。 于此同时,辽阔的北方草原之上,一个部落正在发生着剧变。 这是一个坐落于东部鲜卑规模中等部落,族众不过三千余,在草原之上这般规模的部落比比皆是。 但是,这支部落在草原之上却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 遥远的高空之上,两只神俊的金雕在云中穿梭,盘旋于部落的周围,似在护卫自己的领空。 由于飞的过高,便是目力惊人之辈在大地上也只能隐约看见一个微小的黑点。 若是有经验的驯鹰者在此就会察觉到,这两只皆是驯鹰,而且是饱经训练、真正能用于战争的驯鹰。 鹰本就稀少,栖息之地又多是悬崖峭壁,且性情桀骜不驯,要想将之驯服难度极高,起码需要数年方能成型,能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