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六年春,紫禁城。 年节刚过,宫人们新上身的衣裳还未脱,腰间别着火红的穗子,逢人便笑,见人打千,到各宫里收了满满的红封子,一派喜气洋洋。 虽则天色严寒,檐上冰凌未消,淡薄的日头照着,也不觉得难熬。 唯有毓庆宫里一片沉寂。 原因无他:刚过正月十五,皇太子便不知何故被皇上训斥,几个东宫内侍被拖到乾清门处死,上谕要求所有宫人前去观刑,此后,太子也被勒令禁足思过。 年节里便如此,眼见着皇上是龙颜大怒了,谁又敢来触这个霉头?恨不得绕着毓庆宫走。 就这么的,这春日里,堂堂东宫倒成了唯一的冷灶了。 当然,这当口也不是真没一个人劝的,孝懿皇后的妹妹、康熙三十年进宫的小佟佳妃便说了,论他什么错儿,年节里这么对太子不好,叫皇上自己看了也窝心。 但皇上不为所动,小佟佳氏虽然这个显赫的出身,毕竟无宠,劝劝也就罢了。 小佟妃都如此,惠宜德荣四妃更没话说,各自三缄其口,守着各自孩子说笑。 形势就此越发微妙起来。 经年以来,皇上待太子自然是极好的,这无可辩驳。 毕竟太子元后所生,满岁便立为储君,昭告天下,又为汤斌、耿介、达哈塔三位大儒教导,去岁皇上亲征西北,太子监国,朝政稳妥毫无错处,文韬武略俱无可指摘,上下皆称风姿卓绝,人君风范。 但随着皇上子嗣渐丰,太子不复幼时受宠,这也是所有人眼睛看着的。 尤其康熙二十六年、康熙三十四年,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先后大婚生子,各自娶了伊尔根觉罗氏、董鄂氏和乌拉那拉氏的福晋,又在葛尔丹之战中立下功劳,如今眼看是立起来了。 而底下稍小些的,七阿哥、八阿哥、九阿哥等,也有十四五岁,皇上操心其功课和婚事,免不了分去许多关注。 再底下的,如十五阿哥等,又还是顽童稚子年纪,常被母妃抱去乾清宫,逗得皇上开怀。 独留下一个皇太子,虽然尊贵,却无母后扶持,往往孤零零的,孑然一身来往。 特别是内廷家宴上,别人母妃健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