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三年的冬天,漫长又寒冷。 自打进入数九天,走在外面就不想伸手了,恨不得时时刻刻把手揣在袖子里。 这里是新都,是汴京,是中原,寒意尚且如此,而遥远的塞北,早已是一片冰天雪地。 玉川是戎狄王庭投降后,大周收复的最后一块失地,就坐落在大周领域的最北端,一墙之隔的城门外便是戎狄族辽远广阔的大草原。 戎狄最繁盛的时候,也是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牧羊人的歌声时常飘过城门,飘向玉川城。两国未交战时,也曾互通商旅,玉川就是戎狄人进入大周的第一道关卡,所以城中汉人的孩子们都会唱两句戎狄的民谣。 后来戎狄的野心越来越大,胃口也越来越大,互通商旅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欲望,在大周第五任国君玄宗皇帝在位时,入主中原便成了戎狄王庭的心愿。 短短几年间,掠过玉川城门的便不再是歌谣,而是兵马和硝烟。马蹄下被践踏的也不只是骸骨,还有汉人的尊严。 直至八年前,戎狄一举攻下大周京城长安,入主中原,嚣张一时。但是靠入侵和掠夺的财富,如何能够长久呢? 此时的玉川城外,已是大雪覆盖,一片荒芜,连牧羊人的身影都瞧不见了,唯有白茫茫无尽头的雪堆绵延着翻滚向天边,与远处横亘起伏的雪山融为一体。 冷清清,凄凄然。 多年征战劳民伤财,戎狄人也把自己生生拖垮了,屡战屡败之下,王庭最终走投无路,宣告投降。 这日清晨,年轻的将军呵着气搓着手走出营帐,他披着一身重甲,手握长枪登上了玉川城门。 高处不胜寒,风声也愈发紧些,边塞的风吹得人眼睛疼,连脸上的皮肤都又干又紧,仿佛随时都能皲裂开来,渗出血丝。布满茧子的手掌触及冰凉的枪杆,顿觉寒凉入骨,连枪头上的那缕红缨都仿佛被覆上了一层冰霜,僵硬地支棱着。 一阵北风呼啸而过,城门上曾经被战火烧毁的旗帜也打着卷,已经破烂不堪的一角在风中摇摇欲坠,随时都能掉落下来的样子。 那是戎狄的旗帜,前一天夜里,最后一批戎狄兵马从这里拔营,返回王庭。他们逃得匆忙,连象征着身份与尊严的旗帜也顾不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