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九年,春 慈宁宫内,一位头发雪白的老人,靠在软塌上闭目养神,手中的念珠因心绪不宁,而拨的凌乱。 听到渐进的脚步声,她猛的睁开眼,忙着下榻:“可是玄烨回来了?” 门外的康熙今年二十又七,掀起衣袍下摆跨过门槛,疾步走过来搀扶住她:“孙儿让皇祖母担心了。” 孝庄见他身上无伤,提着的心才算是放了下来:“没伤到就好,没伤到就好,你遇刺的消息,她们一开始还想瞒着我,我岂能被她们瞒住。” 同样白了头发的苏麻喇姑打趣道:“太皇太后火眼金睛,岂是我等小人物能瞒得住的。” 康熙扶着孝庄坐在塌上,自己搬了个圆凳在下侧坐着,脸上略带有几分喜意:“皇祖母可猜得到行刺者来自哪?” 孝庄脑中略一打转:“南边?” “是,就是反贼吴世璠,他此番行刺,计划并不周密,孙儿前两次出去就发觉异样,这次不过是引蛇出洞罢了。” 孝庄手中的念珠拨的快了些:“如此说来,这场连续七年的平叛,终于快要结束了。” 康熙:“是,此举正说明,吴世璠已是强弩之末,垂死挣扎,怕是用不了多久,我大清的铁骑就能扫平反贼,收回所有国土。” 年幼轻敌,致使三藩尽反,康熙这些年日夜难寐,眼看胜利就在眼前,怎能让他不激动。 孝庄懂他的报复,俯身拍了拍他的手背,赞许他平三藩处理的很好。 见康熙平静下来,苏麻喇姑才给他上了茶,康熙接过茶抿了两口,不知想到了什么,神情竟有些难辨。 孝庄一时看的兴起,过了半晌问:“可是有何难事?” 康熙放下茶盏,缓缓说:“今日出了点纰漏,孙儿布置妥当,不知从哪里闯出来一秀才,大喊着护驾,被贼人刺死了,虽说他救驾是多此一举,但众目睽睽下,也算是为了救孙儿而死。” 孝庄不解:“即使如此,着礼部拟赏赐就可,何故为难?” 康熙尴尬的错开孝庄的视线:“孙儿当时也是想着给些赏赐罢了,见他有女在一旁,随口问了句,可有想要的封赏。” 原是用不着问,康熙能赏,是他们的福分,哪...